第488章 烤肉盛宴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朱由检将众人都留了下来,他们都饿坏了,听到皇帝的话,知道自己终于可以享用到一顿罕见的皇家美食了。

皇宫里的饭菜,肯定都是名贵的食材,这些人都是免费的,自然要好好享受一番。

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,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,因为朱由检并没有为他们准备座位,而是让他们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坐下。

不仅是他们,就连朱由检,也在一处凸起的台阶上坐下。

“陛下,这里连个桌椅都没有,如何吃饭?”

一人说道,其他人也纷纷附和!

是的,是的,到处都是。

“有什么不可以的,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像你一样,只要有座位就可以吃饭。”

一句话,让所有人都沉默了。

“去烤肉!”朱由检一巴掌打在了自己的腿上,对着王承恩道。

说完,王承恩便叫了一队护卫,将烤肉架子搬了过来。

这烤架看起来有些古怪,其实就是明代的一个火炉,上面用钢丝做成了一个木架。

事实上,在场的所有人都认出了这是什么,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。

“殿下,这些都是西夷的东西,根本上不了台面!”

这是周延儒的声音,但他的声音被一片喧嚣所掩盖。朱由检依旧在做着自己的工作,仿佛根本没有听到周延儒的话一般。

周延儒也只能放弃了!
朱由检当然听见了,但他没有说什么。

他们有的一生都在看着典籍,没有见过世面,也没有亲身经历过,自然不会烤肉。

但是对于宋应星这样经常在外奔波的人来说,陈芝豹这样的人却知道,这是一道特殊的烹饪方式,那就是烤肉。

只有少部分人知道,也会这么做,大部分的大臣都是一脸茫然,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。

一排排的军官,整齐的站在那里,密密麻麻,密密麻麻。再往下一看,大部分兄弟姐妹都是一脸茫然的坐在那里。

朱由检说道:“我这就把烤串分发出去,大家自己烤着吃吧!这就是自己的力量!那我也不会再让人服侍了!”

群臣不解,过了会儿,朱由检带着一大盘一大盘的生牛肉走了过来,开始的时候,众人还是一脸的惊讶。

还有一些没吃过烤肉的人,则是一脸懵逼。周延儒就是最好的例子,他从小生活在江南,博览群书,十多年来从未离开过京城。

他对烤肉一窍不通。

钱谦益:“这个……这个能喝吗?难不成你还没吃完?”

钱谦益一边说着,一边时不时的抬头看一眼周围,还真有人在大口大口的吃着东西。它张口就是一口。

钱谦益被吓了一跳,这是生的!

周延儒是个机灵的人,他一只手搭在钱谦益的肩上,另一只手则搭在朱由检的胳膊上,慢条斯理地夹着一根肉串,将木炭点燃,然后往上面一放。

“原来如此!”

其他人也是如此。

这是朱由检昨天特意吩咐王承恩做的,由于肉食不足,朱由检还特意命人多做了一些白菜土豆之类的青菜。

朱檀对这道菜的记忆很深,因为他在初中的时候就见过这种菜。马铃薯是十六世纪才被介绍到中国的,但在朱由检和王承恩的建议下,王承恩却有些怀疑,为什么要让御厨把马铃薯切成薄片。

这个时候,土豆虽然被引进了华夏,但在明代,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,或者说,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土豆到底有什么用。

朱由检见大家都在忙碌,便起身捧着手中的马铃薯问道:“你们可知这是什么东西?”

那名军官看了一眼盘子里的食物,有人认识,有人认识,有人不认识。

周延儒会意,站了起来,躬身道:“我明白了,这是西方的东西!这可是皇室的贡品啊!”

周延儒说得不错,在大明时期,马铃薯就被引进了,不过,只有皇宫里的人,才能种出马铃薯来。

“不错!周阁老果然博学多才!”朱由检对周延儒赞不绝口,然后转身对着宋应星、陈芝豹说道:

“宋大人,这玩意能解决大明的饥荒,等吃完这顿饭,咱们就把马铃薯的栽培方法,推广给百姓吧!”

宋应星点了点头,陈芝豹却疑惑地问道:“皇上,这药真的能解决大明的饥荒么?”

朱由检用力的拍打着陈芝豹的肩头,“这是自然,特别是你与宋应星大人联手,一定能够做到!”

连陈芝豹都露出了疑惑之色,其他的官员也都露出了疑惑之色。周延儒一脸茫然。

“皇上,不过是进口的东西,怎么就能解决大明人的饥荒呢?”

周延儒向他发问,朱由检却不答。

让他们自己去猜测吧。

朱常洵是在皇宫——确切地说,是在大明的户外烤肉宴上,突然出现的。

朱常洵就是朱由检的舅舅,也就是皇帝的亲叔叔。

朱常洵气宇轩昂,面色冷峻地往前走去,身后跟着一大群人。

朱常洵也不行礼,只说了一句:“陛下!”他看着这一幕,心中充满了怨恨。

朱常洵,差点都忘了大明的历史上,竟然有这样一个人。

系统连忙向朱由检介绍起了此人的来历:
“朱常洵,汉族,明朝宗室,亲王,1586年二月二十二日-1641年三月二日。朱常洵深得其父明神宗宠爱,欲立其为储君,却被满朝文武阻碍,未能如愿,于1601年被追赠福王,于1614年入河南洛阳。”

“舅舅!你来这里做什么?”朱由检愣了几秒钟,才回过神来,朱常洵难得来一趟,实在是难得。

朱常洵虽然面无表情,可是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皇家的气度:“皇上,微臣不过是来看皇上的,皇上,你这般做,成何体统?”

朱常洵指着那片区域,浓烟弥漫,很快,朱常洵就被那股浓烟给呛到了,剧烈的咳嗽起来,直到他从浓烟中出来,这才停了下来。

朱由检应了一声:“那又如何?”

怎么了?朱常洵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

“这,这怎么可以,陛下莫要怪罪皇叔!”

朱常洵叹息一声,他也明白,在这样的情况下,皇帝的颜面必须要保住,可是他想着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,还是要尽力劝阻的。

“皇上,您贵为一国之主,四处寻找方士,求道成神,臣妾也就罢了,您这是要干什么?连朝政都不管了,还这么嚣张,一点都不像一个帝王!”

“皇帝,您怎么能让这样的人使用?又怎会将儒门逐出?”

一旁的朱常洵开口道,他身材微胖,没过多久便有些喘不过气来。

在洛阳,他听人说朱由检醉心修行,却没有理会,之后又听闻朱由检不上朝,便不再理会。

而现在,他却被告知,朱由检想要废除儒学,发展科学技术。这是不可能的,儒门是一个王朝的根基,一旦儒门被灭,那就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根基。

如果让他在京城里见到朱由检,一定会每天都要训斥他一顿,毕竟他还在洛阳。

朱由检见朱常洵一脸怒容,便与朱常洵对视了一眼,又与朱由检对视了一眼。

“皇上,圣人是国家的根基,我们不能轻易动摇!”

自己修行,不上朝,使用匠人,都不假,可谁会说,他要废除儒门?
原来是被人传的谣言!

但是!

朱由检瞬间就知道朱常洵为什么要来了,八成是那些读书人在告状。

怕是,已经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。这一切都是他最近对儒家表现出来的冷漠。

生怕自己在朝中的位置不保,便将朱常洵请了过来。

这倒也是个好办法,毕竟朱常洵自己就是读书人。

两个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,谁也没有说话。

朱由检记得朱常洵是他的舅舅,朱常洵为人极好,对他很好。

如果他没记错的话,原本应该是朱常洵坐上皇位的,可是,不知道为什么,朱常洵却一直没有坐上皇位。

更别说成为明朝的皇帝了。

可饶是如此,朱常洵也从未想过要夺取皇位,反而想要安安静静地当个副王爷,帮皇上一把。

朱常洵本想将朱由检的事情说出来,却被他盯得哑口无言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朱常洵看了朱由检一眼,长叹一声,揉了揉太阳穴,想要找个位置坐下,既然没有位置,那就随便选了一张。

想想都觉得遗憾。

他的哥哥朱常洛已经死了,侄子朱由校也已经死了,这个朱由检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可靠的人,这让朱常洵有些说不出话来。

“大明的前途,就在你的肩膀上。你可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?”朱常洵又问了一遍。

这就是他现在的处境。

朱由检早就预料到了朱常洵的反应。

朱常洵是个十足的饭桶,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饭桶。

看皇叔说得有些疲惫,
他将自己烤好的肉端到朱常洵面前。味道真不错!”

朱常洵脸色一沉,他刚才说了那样的话,又被朱由检亲手送到面前,他实在没办法生气,只好嘟囔了一句:“吃这个?”

“这怎么行?”

面前是一只烤好的羊肉。身为皇室子弟,朱常洵平时是绝对不会去碰这些烧焦了的肉的。

朱常洵还在迟疑,朱由检已经当着他的面,一口吞了下去。

一口咬下,满口都是油,看着皇帝动了筷子,又被那烤肉的香味勾起了兴趣,便慢慢的咬了一小块,虽然不想动,但也没多想。

方森岩一口吞下,顿时就被这香味给吸引住了。

他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美味。

可没过多久,朱常洵就察觉到不对劲了。

“吃饱了撑的!我说的话你都听到了吗?”

朱由检摸摸自己的鼻尖,亲手将一根烤好的烤串递到皇帝面前:“舅舅,您尽管用!先吃饭吧。”

“没有,没有!”朱常洵挥了挥手,“皇上,微臣此来,是要对皇上说一声,孔门,万万不能废!”

朱由检点了点头,说道:“皇叔,我什么时候说要废掉儒门了?是谁告诉你的?”

朱常洵微微一怔,左右看了一眼,周延儒、钱谦益、太医院、国子监的人,都被他一一扫过。
朱由检顺着他的视线望去,那些人被朱由检盯着,都是下意识地低下了头。

显然是有所隐瞒。

“周阁老,我何时说要废掉儒门了?”

朱由检看着这一幕,开口说道。

周延儒手中的肉串瞬间失去了香味,整个人瘫软在地,“微臣没有说,微臣不是这个意思!”

朱由检的目光落在钱谦益的身上:“我有说什么?”

钱谦益点了点头,随即反应过来,连忙摇了摇头:“皇上什么都没说!”

朱由检欲言又止,朱常洵急声说道:“莫非皇叔有什么误会不成?
朱由检微笑道:“这么说,这一切都是一场意外?”

此言一出,所有人都点了点头,就连大臣们也是连连点头。

“都是一场意外!”

“都是一场意外!”

……

朱由检虽然脸上带着笑容,但心里却是破口大骂。

的确,任何一次变革,都会有人反抗。

仔细想想,自己在变法上,似乎有些过于轻松了,自己不过与儒门说了两句,却被对方理解成了要将儒门覆灭。

如今,竟然用自己的叔叔来威胁他,这是何等的高明。

……

“不过,皇上,儒门乃是国家的根基,你不能总是侮辱儒门,也不能用一些卑鄙无耻的手段!”

朱常洵又补充了一句。

“皇叔,您对大明有什么看法?”

“岌岌可危,内有强敌环伺!”

“儒门能拯救我的国家吗?”

“无何来国?”

“儒学和科技都很重要,没有科技,如何发展?”朱由检终于忍不住,与自己的皇叔发生了争执。

这一刻,朱由检身上的气息变得更加强大。

周延儒拜倒在地,道:“皇上,自古以来,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,有什么人是靠着自己的才华,才能统治这个世界的。”

周延儒说的斩钉截铁,他这番话,也赢得了不少大臣的赞同。

朱由检哈哈一笑,说道:“这么说来,你的意思是,那位天启陛下,没有能力治好这个国家?”

一声大吼,周延儒立刻闭上了嘴巴。

“我也是!”

朱常洵正想说些什么,身后却是一个书生开口了。

所有人都顺着声音望了过去,却见郭鸣翎站在那里,这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置信。

朱常洵看见郭鸣翎过来,更是无语。

他们可以说是老朋友了。

事实上,郭鸣翎给朱常洵写了一封信,告知了皇帝最近的所作所为,还说如果皇帝继续这样做,恐怕儒家的智慧会被消磨殆尽,国家的根基也会受到影响。

朱常洵还真把他的话当真了。

现在看来,这是一个误会。

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,最关键的是,郭鸣翎似乎依旧站在朱由检这边。

郭鸣翎接着说道:“各位儒士,各位大臣,我毕生都在钻研儒学,以儒学为最高目标。”

“孤追随儒门圣人,实是惭愧。古代的孔子说过,“琴弦不能弹,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弄开,让它变得更大,这样才能弹奏。”治国不成,则改之,方为合理。所以汉得了天下后,一直想要治理,但到现在还没有治理好,就是要改变,而不是改变。”

就在这时,郭鸣翎看向人群:“一味地追随儒学,其实就是在刻舟求剑,照猫画虎。”

郭鸣翎果然名不虚传,朱由检鼓起掌来称赞郭鸣翎。

他还以为自己的师父是个古板的人,没想到却是另一回事。

实际上,他也是这样解读儒家的,儒家讲究的是入世,倡导以社会的变化来促进社会的发展,因此倡导改革,而儒家则认为变化不能太大。孔子是中国人几十年来的传统,自然有它的生存之道,不能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对待。

说到这里,儒生们环顾四周,周延儒叹息一声:
“不错,不错!”

……

朱由检今天的心情不错,让王承恩给他们摆了一桌丰盛的酒菜,想要好好招待一番。

一个要变革的国度,要改造大明王朝,最关键的就是理念。

既然变革的理念在这些大儒的心中生根发芽,接下来的变革也不会有什么难度。

按理说,他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阻碍才对。

这一刻,陈凡对自己充满了信心。

朱常洵一看这事就是一场误会,便不再多言。最关键的是,这烤肉真的很美味,真的很美味,让人欲罢不能。

他看了一眼满朝文武,收回视线,自顾自地啃起烤肉来。

周延儒,钱谦益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那些儒家的人,一个个都是一脸的冲动。

朱由检坐在一旁,没有理会他们的意思,只是拿着一根烤串,与朱常洵碰了一下。

真正的烤串,在接触的瞬间,撒了一地的胡椒粉。

从小到大,朱常洵对他都很好,他也很想把朱由检和朱由校都教给他。

虽然这个过程有些复杂,但他还是很有信心,朱由检一定会完成自己的大事。

朱由检重新坐了回去,目光落在了他的烧烤架上。

他刚才可是数了一遍,足足有十根,可这一次,却只剩下了七根?
难道自己的烤串还能自己飞走不成?
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怪事?

陈凡扫视一圈,王承恩等人,以及周围的众臣,似乎都没搞清楚状况。

然而朱由检心中却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,究竟是何人偷的,自然不用多说。

……

但朱由检似乎并没有太过在意自己的烤肉被人拿走了,这只是一件小事,并不是什么大事。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,就应该是朱由检最快乐的时刻。

和众位大儒们一边吃着烤肉,一边讨论着自己的前途,朱由检心中对大明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。

朱由检上前一步,吩咐道:“继续弹琴,继续跳舞,别停下!”

喝酒看花了眼,

当着所有人的面,睡了一觉的朱由检,已经出现在了自己的系统中。

正如朱由检所想的那样,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清晰了许多,就像是置身于一个三维的多维度空间一般。

他看到的,不是一片漆黑,而是一片诡异的黑暗。

空间裂缝?还是“白洞”?
不知道,
这一切都是朱由检自己的想法,朱由检相信很快就会有一个新的体系出现,到了那个新的体系,肯定会有更多的新的能力。

“仙人体系?”

朱由检叫了一声,正常情况下,他一进系统,就会有一个非常聪明和体贴的提示出现。

可是这一回,却没有任何动静。

叫了一声,也没有回应。

过了好一会儿,他的界面才缓缓抬起,上面赫然写着:

请不要轻举妄动!
“好,不过等你的游戏更新完毕之后,别忘了给我发个奖励!我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,我要努力修炼。”

朱由检扬扬手,将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。

就在这个时候,朱由检突然注意到,台下的文武百官,特别是他的郭鸣翎,竟然已经念起了诗来。

时而笑道:“若是在羲皇之前,你我所说之事,又该如何?古人既然不在,留在路中。一句话不能兑现,一万本书就是空的。我只想喝酒,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知道。君看醉乡之人,却是开天辟地之时。”

这一句话说得行云流水,让周围的儒家和官员都为之赞叹。

“妙哉,妙哉!郭公子真是才高八斗。”

一首诗?有趣!
朱檀忽然想起了自己以前也是个诗人,年轻的时候也很有激情。

不过,他毕竟是个现代人,对现代诗歌的研究要比古代诗歌强得多。

他站在舞台上轻咳一声,把所有的官员都吸引过来,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,继续向前走去。

难道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来一句诗?见此情形,周延儒连忙赞叹:“皇上可有雅兴,要不要来一句?”

朱由检看看周延儒,又看看满朝文武,心里有一股想要做诗的冲动,这种情绪涌上心头,可是事已至此,他竟不知该怎么办。

诗词歌赋,他都能背诵,可在这种地方,他真的没有任何的用处。

他也没办法,只能说:“你没看到黄河之水从天而来吗?”

他总不能说:“一天之内,就能看到长安的繁华。”

那可是唐宋诗词啊。

“一瓣、二瓣、三瓣、四瓣……”

这也太过分了吧!这还叫诗?

想到这里,朱由检又想到了“新诗”,或者说“白话诗”。

一时间,朱由检也是有些拿不定主意,实在是有些拿不定主意。

……

(本章完)
sitemap